導 語Introduction
從北京到河南,從山西到山東,華北平原再度陷入持續的重污染天氣,除了冬季燃煤取暖增加外,與各地工業仍在加快生產不無關系。即使全國工業增速持續放緩,也并未影響河北等北京周邊地區加快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生產的步伐,甚至是一些深度虧損的“僵尸企業”也仍未熄火。
應急預案紛紛出臺 難擋企業“伸出黑手”
北京市環保局通報顯示,針對當時空氣重污染預警的應急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檢查中,發現存在土石方工地未停工、企業生產廢氣凈化裝置未正常運行等違法行為。少數企業心存僥幸,在夜間不正常運行或擅自停用環保設施。環保部派出的共11個督察組連日來發現,工地違規施工、道路揚塵嚴重、企業違法排污等現象仍然突出。[點擊詳細]
高耗能高虧損 限產令管不住增產沖動
一位河北鋼鐵行業人士指出,其實全國大部分鋼鐵企業都在虧損。12月1日,鋼坯價格每噸跌破1500元,比高峰時期的5000多元跌去了2/3,起碼每噸虧損200元。“但是虧損的企業都不敢停產,因為一旦停產,銀行會催要貸款,死得更快。國有鋼鐵企業目前主要靠政府補貼,每噸要補貼500元左右。這些企業都沒死,目前就等現金流扛到何時?!鄙鲜鋈耸空f。[點擊詳細]
4天發生1天重污染 工業、燃煤污染仍為主因
專家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根本上解決長期困擾京津冀地區的霧霾問題,需將轉型升級與霧霾治理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出臺扶持河北省轉型升級的措施;在當前天然氣不足的情況下,應合理分配控制燃煤污染,并通過區域聯防聯控等方式形成合力。[點擊詳細]
專家:僵尸企業盡快退出市場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在12月1日也公開表示,核心還是要讓僵尸企業比較快速地退出市場。如果資金繼續過多地流向僵尸企業,它反而不是退出而是更容易存在,更容易生存下去。[點擊詳細]
面對霧霾,預警比編段子更重要
對于極端天氣情況的應急預警能否再提前一點、再果斷一點,關鍵就在于預警的觸發機制和執行程序是否足夠“自動化”。在預警上搶得一分鐘,公眾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而公眾也只需要看一眼預警符號,就可調整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點擊詳細]
讓“霧霾板磚”拍醒治霾意識
大氣污染防治沒有“特效藥”,讓天空更藍,不能只靠臨時強制措施,不能只靠天公作美,不能只靠冷空氣來“吹”散,要建立“立體化”的防控體系,并持續發力,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點擊詳細]


- 11-10霧霾治理:藍天比數據更有說服力!
- 11-10霧霾天,責任不能跟著“霾化”
- 11-09新一輪霧霾天氣來臨 北京發布重污染藍色預警
- 11-09治霾“督企”更要“督政”
- 11-09治霾“督企”更要“督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