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要求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
只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積極作為,我國經濟就能實現7%左右中高速增長,并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為實現“兩個百年”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9686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0255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2964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46965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7%。
國家統計局9號發布的2015年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持平,同比上漲1.4%;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4.8%。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進行了解讀。
海關總署: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 同比降6.9% 【專題】
7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出席并通報2015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下降15.5%;貿易順差1.61萬億元,擴大1.5倍。
統計局: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 【專題】
2015年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3713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5%),增速與1-5月份持平。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88%。
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80億元 同比增長10.6% 【專題】
2015年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8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6%,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2009億元,增長7.8%。
6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33.34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上月末高1.0個百分點,比去年末低0.4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35.61萬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月末低0.4個百分點,比去年末高1.1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5.86萬億元,同比增長2.9%。2015年上半年凈回籠現金1655億元。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經成為共識,在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新增長點蓄勢待發的形勢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將給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提供新契機。
2015年上半年A股“瘋牛”一路狂奔,從年初的3000多點,攀升至5000多點。轉眼間,大盤連續調整,九個交易日下跌千點,打得股民措手不及。這半年,A股大起大落,回首過往,歷歷在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半年內進行了6次考察,涉及國有企業、創業大街、金融機構、社區、國家部委等,而“大眾創業”、“改革”、“互聯網+”等,都是總理關注的“關鍵詞”。
如同七八月的酷熱天氣一樣,近來國內樓市也在不斷升溫。在穩樓市政策積極推進、市場持續回暖的情況下,樓市消費信心穩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房價連續數月領漲全國。
今年以來,財政部門深入推進稅制改革,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減輕了企業負擔;積極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強化預算執行管理,促進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適應經濟新常態,有效解決前進中問題,功夫須放在固本培元,放在發展實體經濟和培育有核心競爭力優秀企業上。
在“三期疊加”挑戰下經濟增長中的可持續因素增強,說明這個速度不是簡單地靠宏觀經濟政策刺激出來的。
為做好經濟工作,應對短期經濟下行壓力還得靠投資,這仍是確保上半年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主力軍。
松緊適度和保持合理的流動性一直貫穿上半年,穩健貨幣政策在“穩增長”語境中,更多地被賦予寬松含義。
認識把握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我國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產業、地區、行業分化明顯,下行壓力仍較大。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難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