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多了,就是“不成文規定”
不分私企和國企 父蔭裙帶、近親繁殖加上圈子化、幫派化的原始管理模式,在私企不鮮見。在國企呢,地球人都知道。
不分年代時差 在計劃經濟年代,父母退休后由子女頂替是很正常的現象;市場經濟年代,在機關事業單位中,類似現象仍舊非常普遍。要不然,“蘿卜招聘”的丑聞何以會接二連三曝光?
另一種“拼爹”游戲 成年的靠爹蘿卜招聘、火箭式提拔、世襲榮譽;未成年的靠爹入園升學、名校好班、遇事優先。一個蘿卜一個坑,往往拔出蘿卜帶出泥。
滋養“蘿卜”生長的“養料”是啥?
官員的“破窗效應” 在官員看來,這是他們理應獲取的待遇,因為他的同僚們都這樣干。這就是一種“破窗效應”——第一個砸窗的人不被懲處,后面的人都會效仿。
享受“鐵飯碗”的安全感 為了給子女創造一個有保障的未來,官員權力運用到了極致,通過各種“關系”挖出“蘿卜坑”,將自己的孩子送入有編制的隊伍中去,從而得到穩定、高福利、有保障、有安全感的“體制內生活”,
把事業單位當作“自留地”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還沒有全國統一的法律規定,往往都是用人單位或是人事部門組織自行命題招聘。這種自己組織招考、自己選人的方式固然為用人單位招錄更適合本單位需要的人才提供了方便,但也為擁有實權的領導干部提供了“暗箱操作”的空間。
怎樣實現公平的“就業夢”?
拔“蘿卜”更需祛“污泥” 對曝光的類似事件不能僅僅停留在“補改撤銷”的層面,更多的是對耍“特權”、打“親情牌”、用公權辦私事者的嚴格問責,杜絕補改、撤銷招聘淪為一些人的免責“擋箭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埋掉不成文的蘿卜坑 在公開招聘的程序設置上,還要更為科學合理,使“有心者無能力”,避免違規的發生。另外,要強化既有制度的執行力度,真正彰顯社會“公平正義”陽光。
更多精彩請點擊
責任編輯:孫惠
本作品觀點及圖片為新華網友提供,本網不負責證實原創性及真實性,如需轉載請聯系作本人。
“蘿卜招聘”這種因私廢公吸收人才的“綠色”通道,確實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