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證券金融的核心就是要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服務客戶。量化投資把人的投資思想規則化、模型化,基于金融數據得出投資結論,并選用計算機去執行交易。雖然他的分支很多,但各個分支的研究成果實施起來多有高效便捷的特性,這就能夠滿足互聯網對用戶體驗的苛刻要求。
近日,美國CNBC評選“50家年度最具破壞力的企業”,Motif Investing被排到了第四,超過了DropBox,Snapchat,Kickstarter,甚至排到了大名鼎鼎的GitHub,Spotify,Uber前面,緊緊跟在傳說中的SpaceX的身后,這家新興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開始攪動華爾街傳統的資產管理。Motif的總裁也表示他們要成為攪動基金行業的一條鯰魚。
回到中國,截止最新的數據,中國的人均GDP已達7000美元,接近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資產管理行業也隨著經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快速增加開始蓬勃發展,已達30萬億的規模。隨著大資管帷幕的拉開和金融改革的開始,各種創新開始涌現,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對銀行業和基金業都開始造成沖擊,P2P風靡一時,余額寶的5000億規模也引領寶類理財產品風行一時,但這些并未對證券投資行業產生直接影響,相反,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趨勢下寶類產品收益率集體下降,同時P2P跑路事件頻頻發生,大眾對新型絕對收益產品的需求開始上升。
而傳統的公募基金行業由于創新機制受限,老鼠倉頻發,對公眾吸引力在逐步下滑。在同一時段,國內的量化投資和程序化交易技術快速發展,機構研究和民間智慧比翼齊飛,技術工具逐步完善,各種量化投資和程序化交易策略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囿于國內對沖基金行業的發展階段,市場上存在大量閑置的“碎片化”的絕對收益投資管理能力,兩個C端市場同時存在。個人認為,互聯網證券金融與量化投資相結合,催生了一種新型大眾資產管理模式,即基于云交易的量化投資策略交易模式。
我們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剖析下證券業用戶的實際需求,傳統意識中,券商的零售客戶們就是理財和賺錢的需求,但如果這是真實情況,證券公司的零售業務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家都去買產品就可以了。但實際上中國一共有一億四千萬股民,零售市場上之所以有賣方客戶的存在,是因為他們需要交易,有可能是因為他們要體現交易的參與感,有可能是因為交易的娛樂化訴求,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完全信任買方的基金經理,所以他們必須通過自己的證券賬戶和期貨賬戶而非基金賬戶去參與交易。
互聯網證券金融的核心就是要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服務上述客戶。量化投資把人的投資思想規則化、模型化,基于金融數據得出投資結論,并選用計算機去執行交易。雖然他的分支很多,但各個分支的研究成果實施起來多有高效便捷的特性,這就能夠滿足互聯網對用戶體驗的苛刻要求。
文章開頭提到的Motif,它的核心就是用戶能夠可以跟蹤網站的投組組合自動交易,也可以創建投資組合分享給他人自動交易,投資組合往往又有清晰的標題來描述組合選股的邏輯,例如“3D打印”,“中國互聯網”等,用戶可以直接購買網站上的主題,并在云端執行交易完成投資。再來看中國,微量網提供了更豐富的用戶體驗,”青奧會”、“埃博拉”、“全息手機”等新穎主題可以直接在云端自動交易,省卻了選股的繁瑣和交易的各種限制。除了本土化的Motif式主題投資體驗,微量網還可以體驗程序化交易,配對交易等多種原本只能在高大上的對沖基金交易室享受的投資服務。每個投資者都可以去匹配自己的想法,剩下的工作交給云交易就行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金融學教授羅聞全有個著名的論斷,“可能在某一天,科學家將利用一種簡單的計算機程序,向人們提供有價值的金融建議。使用這種計算機程序,人們只需將諸如家庭狀況、生活目標、在退休時可以接受的生活標準及能夠和不能夠容忍的風險類型等基本數據輸入,就會幫助人們回避不希望的風險,如失業或減薪等。現在,這一理論聽起來似乎像是科幻小說,但10年后它將變成一種可以實際操作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