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權連事權”讓民生保障均等化
惠及全國城鄉民眾的基本公共服務,中央與地方各應承擔多少錢?這個自1994年“分灶吃飯”財稅改革方案施行以來,困擾中央與地方多年的難題,現在有了破題的方案、標準和手冊。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全文公布了《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
基本公共服務的受益對象乃全體城鄉居民,這項改革事關每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實施該方案,并配套實施監督問責與追責之后,惠及城鄉民眾的基本公共服務所需財政投入,就有了制度化、明晰化、法治化的長期保障。有了這些保障,百姓的獲得感將進一步得到提升。實際上,方案不只是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厘定財權與事權,而是旨在讓城鄉民眾得到更穩定的普適性實惠。
方案確定的由中央與地方財政按比例出資的基本公共服務,首批圈定為八大類共18個項目,包括公用經費保障、免費提供教科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貧困地區學生營養膳食補助、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教育國家助學金、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醫療救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困難群眾救助、受災人員救助等公共服務事項,既涵蓋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也包括發達地區。早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國城鄉均等化,是該方案實施的最大可取之處。
1994年中央與地方財政“分灶吃飯”之時,上述18項基本公共服務十分匱乏,就算個別發達地區開始自費提供其中的少數公共服務事項,基本也是零打碎敲。24年間從很低水平起步,到如今確定18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再次詮釋一個樸素道理,穩健可持續的發展,是逐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加大公共服務保障力度的前提條件。
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多與少是個發展變量。確定18項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攤的基本公共服務,與當下中央尤其地方財力的實際支付能力大體相當。隨著發展拉動中央與地方財力繼續增加,基本公共服務還將逐漸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質量和水平。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中央財政部分分擔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有四大弊端:一是它們被整體包裹在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大紅包中,對中央財政每年的實際支出及具體出資事項缺乏剛性約束,導致穩定性不高,變動頻繁。二是對地方財政的配套性出資也缺乏剛性約束,地方實際配套投入普遍“短斤缺兩”,致使原本就不多的基本公共服務出現不同程度縮水。
三是中央支出標準劃分過粗,直接和間接引發省與省之間互相不服,由于“會哭的孩子多吃奶”,誘發各省爭相“跑部進錢”。四是沒有通盤考慮不同省份財政支付能力的動態變化,中央支出越大,有時附帶生成的新的地區間的不公平也越突出。
中央財政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性質上全部歸屬轉移支付范疇。下面所引用的一組權威統計數據,無言地折射出此前中央花錢越多、地方不公平感越強、矛盾越突出的無奈。去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破紀錄的5.6萬億元,其中直接用于基本公共服務的轉移支付高達2.1萬億元。此數字按人口均攤再折算成美元,在全球都極具可比性。然而,城鄉民眾的獲得感卻與中央投入難成比例。就此多年積弊,中央早就想動刀革除,卻為復雜的地方利益和部委利益所擾而難以下手。
革除“分灶吃飯”財政弊端的改革2004年即已啟動,但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的10年間,始終難有實質進展。2014年后,財政改革大幅提速,力度一年大于一年,最關鍵的動力,在于從上到下確立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四個意識”,為財政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治保障。
“財權連事權”首次明晰了中央與地方財政責任與支出標準,無疑是財政改革向深水區挺進的又一最新突破。循著這個大勢,繼續扎實推進此項改革,用財力構筑的民生保障網建設,將給城鄉民眾帶來新的驚喜。(邢理建)
-
18項基本公共服務,央地各掏多少錢?國務院明確
根據方案,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補助、普通高中教育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教育免學雜費補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扶助保障7個事項,實行中央分檔分擔辦法。2018-02-09 06:49:52
-
誰的孩子誰抱養 權責清晰兜民生——權威專家解讀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央地財政事權改革新舉措
8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一攬子亮出八大類18項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改革舉措。2018-02-08 17:27:17

-
終于又到了要聊聊年終獎的時候了
2018-02-10 09:39:33
-
臘月,到這些地方去尋濃濃的年味兒!
2018-02-10 09:39:33
-
影巢周刊丨鶴舞寒天 仙氣十足
2018-02-10 09:39:33
-
春節紅包大戰花樣多 小心被詐騙(附攻略)
2018-02-10 09:39:33
-
春節回家謹防這7種“春運病”
2018-02-10 09: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