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 特寫: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環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談復工復產
新華社記者 劉紅霞
“有句話叫‘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盡可能‘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努力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樣一種環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孫梅君23日一席話,受到各方關注。
在當天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孫梅君向大家介紹《支持復工復產十條》和《關于應對疫情影響 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落實情況。
“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復工復產是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迫切任務,也是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她說,黨中央、國務院對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作出了部署,上述兩個文件圍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的難點、痛點、堵點,推出一系列舉措,包括建立綠色通道、實行告知承諾、壓縮審批時限、減免費用支出、提供技術幫扶、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
文件發下去,落實怎么樣?孫梅君以壓縮審批時限舉例,過去,疫情防控所需的5類消毒用品原料許可證辦個證得30天,現在只需要一天。保障春耕兩類化肥產品的許可辦證時間,則由過去的10天同樣降到了一天。
另外,在前期減免相關費用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要求下屬檢定、檢測機構,對市場主體提供技術服務的收費全部減免50%,對湖北省企業的各類檢驗費用、檢測費用全部免收。對進入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入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與新冠肺炎相關的醫用產品,免收注冊費用。
當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應該看到,疫情對個體工商戶的沖擊相當大,如何進一步為他們紓困解難?孫梅君介紹,除了加大財稅、金融、社保、租金減免政策以外,在營商環境方面,還要督促各地落實相關政策措施。
“比如,符合各地復工復產規定的個體工商戶,無需批準就可以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于從事基本生活保障零售業的個體經營者,依法予以豁免登記,幫助他們進一步拓寬經營活動場所。”她說,還有一條是對個體工商戶的年報時間,過去要求每年6月底之前填報,如今延長到今年年底。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抓的一件大事。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前一年提升32個名次的基礎上,中國2019年又進步15名,升至全球第31位。
在孫梅君看來,企業是穩定就業的主體,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夠滋養企業成長壯大,企業才有創業創新的熱情,才能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從這個意義上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她表示,下一步還將營造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高效規范的監管環境、新業態審慎監管的制度環境。
此前,市場監管部門已經在大力推進行政許可“一網辦理”。孫梅君說,疫情發生以后,市場監管總局又提出了“不見面”辦理,范圍由過去主要是企業登記注冊方面的一些做法,擴大到低風險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許可辦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的認定,還有反壟斷審查等。
服務要提質增效,監管同樣要跟得上節奏。她介紹,針對疫情期間個別不法分子哄抬口罩、熔噴布、額溫槍等產品價格,發“國難財”、賺“黑心錢”,市場監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出重拳、下猛手,給予了嚴厲打擊,公布了10批典型案件,形成強大震懾。
不只要“嚴管”,更要“巧管”,通過“放、管、服”綜合施策,同向發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她特別提到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即“三保”行動。
“50天來,參與‘三保’行動的企業已經有15000多家,涉及很多連鎖經營企業,他們的門店有30多萬家。”孫梅君說,“三保”行動在保供穩價、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同時,穩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穩住了就業。
政企各司其職、良性互動,才能更好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在孫梅君看來,做到這點,歸根結底,還是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