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很多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或建設工業園區,比如華夏幸福。您覺得,建設工業園區這種合作模式在貴國的前景如何?
鄧明魁:其實,中國企業在越南承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經有一段歷史了,他們也做得非常成功。我相信,在兩國政府大力推動和支持下,雙方在這方面的合作會更加密切。我知道,很多中國企業去越南考察,在越南的幾個省、市都建立了工業園區,也非常成功。
我去過華夏幸福在河北的基地進行考察,他們已在越南設了辦事處,合作情況很好。我非常希望華夏幸福會和越南進行長期合作,雙方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新華網:中國部署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將為兩國的經貿交流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又將對世界作出哪些貢獻?
鄧明魁: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相信中國為改革開放做了很多努力,也因為有了改革、有了開放,中國才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主席提到,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主席在越南峴港參加APEC會議時,也在演講中說繼續堅持建設開放型經濟。
我認為,如今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是連在一起的,開放的經濟、開放的貿易,對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要。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國家對于這個問題有另外的看法和意見。但我相信,通過越南和中國雙方的努力以及其他國家的大力支持,世界經濟會越來越開放。只有在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各國才有力量。
新華網: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您認為中國40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
鄧明魁:中國的變化很大,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我在越南外交部工作25年,多次來到中國,中國很多地方我都去過好幾次。以廣西為例,廣西雖然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站,但因為有了改革開放政策,廣西變化很大,現在的南寧非常漂亮,是現代化的綠色城市。在中國的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成績。
通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力、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國的綜合國力都有很大的改變。40年前,我們也許想象不到中國現在的發展。因此,我認為,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更加重要的是,改革開放為中國每一個老百姓帶來幸福生活。
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首先,中國有既宏偉又非常具體的發展目標,并且擁有實現目標的能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有能力集中精力發展尖端領域。其次,中國的發展也體現了亞洲的發展,我們對此感到很自豪。第三,中國經濟發展對越南來說也是機遇。隨著越中經貿合作不斷提升,中國經濟、中國市場的發展,將為雙方經貿合作提供充足的空間。
新華網:大使在中國生活,您體驗過“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高鐵、電子商務和共享單車)嗎?比如說Alipay和摩拜單車。您如何評價中國當今的創新能力?您認為中國式創新有何借鑒意義?對世界又有何影響?
鄧明魁:我體會最深刻的就是互聯網時代。現在,共享單車、Alipay、微信和電子貿易等,讓我們在中國的生活非常方便。但更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中國科技的創新。我出差時,經常坐高鐵,高鐵非常舒服、準時、安全。
我認為,中國的創新能力會越來越強。40年前,中國靠引進國外工藝發展自己的經濟。今天,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很大程度上在全球已實現率先發展。比如在貴州,有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經啟用,中國探索宇宙、勘探深海的能力也很強。中國在各個領域都有很大進步,有些領域還處于領先地位。比如,在汽車領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得很快,也很好。
中國的創新能力肯定對世界有很大影響,因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想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創新能力。如果依賴國外供應,必然依賴國外市場,但是創新可使國家率先發展。以前,我們經常聽到西方模式、美國模式怎樣促進經濟發展,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提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偙O制:田舒斌 終審:劉加文 編審:夏小鵬 監制:韓琳 湯丹鷺 統籌:徐倩 劉丹 林雪 編輯:李夏 宋立芳)
-
馬來西亞駐華大使:中國的創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負擔得起的替代方案
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拿督再努丁·葉海亞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創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負擔得起的替代方案,有時甚至是相對現有解決方案來說更好的替代方案。中國的創新創造了健康競爭的方式,為世界各地的終端用戶提供多種選擇。2018-03-06 07:00:52
-
斯里蘭卡駐華大使:過去40年,中國為世界呈現嶄新的發展道路
斯里蘭卡駐華大使科迪圖瓦庫表示,過去40年里,中國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成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為世界呈現出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2018-03-03 06:50:13
-
西班牙駐華大使:中國最打動我的是求上進、求變化的精神
“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突出,對華關系對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至關重要”,西班牙駐華大使卡內羅在中國兩會召開前夕,就“一帶一路”和中西關系等問題接受了新華網專訪。2018-03-03 07:00:05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