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曼谷4月6日電 通訊:疫情下的曼谷貧民窟
新華社記者任芊
“社區里的人原本生活就不容易,特困戶有好幾家,現在更是難上加難,”48歲的內娜帕是曼谷最大的貧民窟孔堤區一名社區居委會主任。驕陽之下,身體不靈便的她正拎著兩袋沉甸甸的捐贈物品滿身大汗地趕路。她要為社區五戶特困家庭送去方便面、罐頭、洗手液、肥皂和口罩等急需用品。
位于曼谷市的孔堤區緊鄰港口,是曼谷最大的貧民窟。這里生活著約10萬人,多數居民做著港口搬運、公交車司機、摩的司機、商場或寫字樓清潔工及便利店員工等收入較低的工作。
3月中旬,泰國新冠疫情進入暴發期,貧民窟內也有5人確診感染。較差的衛生條件和生活習慣讓這里成為疫情傳播高風險區。
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泰國政府先后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緊急狀態法和宵禁,曼谷市和其他各府也都紛紛宣布關閉商場、店鋪和娛樂場所等。這些舉措不僅令泰國經濟遭受重創,同時導致無數低薪階層民眾失去賴以生活的工作,生活艱難。
54歲的賽勇就生活在這里。他家中僅有的幾塊木板勉強遮風擋雨,昏暗屋子里胡亂堆放著生活用品,地上一張蒙著蚊帳的席子就算是唯一床鋪。他說:“平時我就在港口當卸貨員,之前經濟就不景氣,活兒就不多。如今,就更沒有工作可言了。”
往年這個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為一周之后的泰歷新年宋干節(潑水節)做準備。而今年此時,宋干節長假因疫情取消,喜慶氣氛也就毫無蹤跡。
孔堤區狹窄逼仄的小巷子里有幾個居民聚在一起嘮家常。60歲的居民瓦拉彌憂心忡忡地說:“以前每天能夠賣五到六籠蒸米飯,現在只能賣到兩籠。因為這個病毒,大家都不愿意出來花錢消費,生意太冷清了,再加上現在又實施宵禁,顧客寥寥無幾。”她靠賣蒸米飯養活有精神疾患的女兒和三個外孫,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她們一家生活舉步維艱。
受疫情影響,泰國政府預估約有300萬名臨時工或自由職業者失業,為此泰國政府于3月底通過總額為500億泰銖(約107億元人民幣)的預算案:從4月起,連續3個月為每位失業者發放5000銖(約合1080元人民幣)救濟金,符合要求的民眾可以通過在線申請的方式進行注冊。
瓦拉彌說,她已經申請成功,正在等待這筆錢的發放,雖然金額不高,但至少可解燃眉之急。然而,對于同為孔堤區居民的老人瑪薩而言,在線申請手續就相當于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我沒有申請政府這個救濟金,我什么都不懂,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申請。”
在這一地區扎根40多年的巴提基金會與5家非政府組織已開始攜手為這里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巴提基金會創始人巴提表示,基金會主要提供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資,因為“這里房屋非常狹窄,也很擁擠,風險很高。鄰居們之間還習慣互相串門。”
在孔堤區土生土長的巴提希望政府在著眼大局的同時,能夠更加認真地對待這些弱勢群體。她說:“每當災難發生,這些人總是最脆弱的,受到的影響也最大,因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工資也很低,幾乎沒有存款,因此一旦不幸發生,他們就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