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一清晨,太陽還沒有醒來,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叫醒了。回鄉村拜年的路上,我和無數奔向故鄉的汽車混在一起,披星戴月,你追我趕,一起累積出一種內心難以言明的情感沖動。這時候,鄉村和城市的對比無疑是很明顯的,尤其在對待空間的態度上,鄉村里的私人空間和公共空間出現了一次全面的接觸,而城市里的公共空間卻安靜了下來。 每年春節,鄉村和城市積累了一年的感情終于得以釋放,大量的城市人再次返鄉,一段期盼已久的短暫的卻又心緒復雜的"假期"循例開始了。在此期間,諸多關于故鄉的理解和再認知醞釀而出,對那些有鄉村生活經歷的人而言,任何相似的一點回憶或感受都會觸碰他們的神經。其實,這并不是以故鄉之名把鄉村和城市割裂對立,更與精英意識和庸眾思維無關,而是城鄉幾代人需要共同面對的處境。除了依靠時間,誰也無法解決鋪展開的快樂憂傷和意味深長。 除了中國過年團聚的傳統,返鄉還意味著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重建幸福。按照美國人卡斯騰?哈里斯在《建筑的倫理功能》一書中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建筑的產生驗證了"生活在不是自己故國家園是多么地痛苦"這一事實,因此,對于過去三十年間流動于中國大地上的人們而言,現在落腳的城市并不能讓他們放下對故鄉的情感依托。 |
||
![]() 一種帶有強烈偏見的精英意識是,現在的鄉村沒有了過去的影子,甚至不惜把頹敗、衰老、迂腐等放置在鄉村所遇所見的人物和事情上面。其實,我樂于見到鄉村的改變(前提是鄉村沒有發生物理層面的空間改變),不論對物質生活的新奇追求還是對精神世界的重新理解消化,都是對自己和自己生活空間的再建。 一方面,城市化浪潮和互聯網商業浪潮推動鄉村再建,我所聽說的最生動的例子就是一位到省城讀書的大學生通過淘寶為他的媽媽一元秒殺到一雙皮鞋。在鄉村,再也沒有比這個消息傳播更快的新奇了,村民議論紛紛,對淘寶這種買賣行為的真假以及這雙一元皮鞋究竟是什么材料做的提出疑問和討論。 另外,除了這種不涉及道德判斷的新奇信息,鄉村里還有一種天然的對權力、誠信、禮法、孝道等生命尊嚴和生活規范的排查檢驗。城市里生產消費大眾和被大眾消費的娛樂圈,而鄉村一以貫之的流行則是東家長西家短,這也是村民自省、鄉村再建的強力支撐。一旦進入了這個信息通道,鄉村里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將無處遁形,人們要在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內接受雙重檢驗,從目標的獲得、對環境的適應、把局部整合成為一個整體到對越軌的控制,像全面系統、無一疏漏的對身體的核磁共振檢查那樣,而春節恰恰是信息傳播并接受檢驗的最佳時段。究其根本,這就是鄉村經年累月形成的道德約束,即迪爾凱姆所言的結構功能主義——社會是一個由道德價值觀的共識來規范的有機體,哪怕鄉村正在被城市化、互聯網和商業劇烈沖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