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武漢11月5日電(記者黃艷、侯文坤)“國內在水質評價方面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技術標準,但河流健康評價工作起步較晚,且尚未對長江展開系統的綜合的健康評估。”長江科學院副院長陳進在4日舉行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分論壇上如是說。
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她養育著中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長江流域的國民生產總值占全國40%。她的生態安全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都十分重要,隨著流域經濟的發展,母親河的自然資源面臨過度開發、環境風險和生態破壞等威脅。
“但是母親河的生命力究竟如何?她的健康狀況與人們的期待存在多大的偏差?這些問題我們沒有一個科學的答案。”陳進說。
4日,在大河流域保護管理分論壇上,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長江科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同濟大學、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共同啟動了“長江生命力報告項目”。
世界自然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裘盈介紹,該項目以“長江生命力指數”為核心,旨在評估長江流域的物種多樣性、濕地、水質、水文及水系連通性等生態系統要素,來縱觀水生態、水污染及水資源三方面的綜合健康狀況。同時,預測指數變化趨勢對長江生態系統服務經濟社會的功能帶來的影響,為重塑長江作為一條“生命之河”的目標作出努力。
由于我國相關研究起步晚,陳進等與會專家表示,希望國家進一步支持健康河流評價研究,為長江流域管理提供更多更科學的成果。
“畢竟長江作為一條世界大河,其生態系統、生境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國外的治理經驗可借鑒,但需要考慮中國的國情及長江的特點,研究出適合長江的健康評價方法。所以,我們自己要加強對長江綜合健康評價體系的研究,為推進長江大保護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陳進說。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