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2月27日電(記者 譚元斌)可吸收絲素修復膜、基于熱紅外的人臉識別雙目攝像頭、智能可穿戴設備用體溫發電電池、安全用電總線控制信號燈……在26日舉辦的湖北省首屆“工友杯”創業創新大賽成果展示會上,獲得“十佳”創業獎、“十佳”創新獎的職工創新創業項目,引發廣泛關注。
這些項目的誕生,源于湖北省總工會不斷強化服務,以賽為媒,激發職工創新創業活力。
“很多項目是通過比賽成長起來的,相對于許多經驗豐富的創業團隊,許多參賽職工是第一次上臺,不會寫商業計劃書、不知道什么是路演,只有邊篩選邊培訓。”湖北省職工科技文化中心主任張江倫說。
湖北省總工會通過湖北省職工眾創空間,聯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專業機構,對中國寶武集團武漢總部各年齡層1萬多名職工進行創業意愿調研。
“沒有經驗,如何創業?”“一旦失敗,怎么辦?”……針對這些現實顧慮,湖北省職工眾創空間引入專業機構,手把手幫扶,并建議企業為職工提供保留體制內身份和待遇三年等優惠條件;同時建議企業制定股權分配及回購方案,降低職工創業風險。
今年9月,在湖北省總工會指導下,中國寶武集團武漢總部成立“武鋼夢創工社”,為企業內部創業項目提供孵化平臺。目前,已孵化企業戰略型創業項目27個,員工自主成長型創業項目12個。
“遇稻蛙”項目創始人是武鋼后勤集團員工,有了創業想法后,湖北省總工會聯合專業機構對其進行項目分析,最后定位于以蛙類產品為主、小海鮮產品為輔的面粉飯形式簡餐商業模式。短短幾個月過去,“遇稻蛙”已在全國開設四家店,為職工創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這是一個給想做事人機會的舞臺。比賽不僅是搭臺,更可貴的是保姆式跟蹤服務,為促進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服務。”武漢大學副教授、可吸收絲素修復膜項目負責人鄧紅兵說,他們的項目吸引了七八家機構洽談,估值達數億元。
今年9月啟動的湖北省首屆“工友杯”創業創新大賽,吸引全省萬名職工參賽。在雙十佳項目中,八成以上獲得投資機構投資意向,多個項目成功簽約。獲獎單位(個人)經考核、公示后,符合條件的還將授予湖北五一勞動獎狀(獎章)。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