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現代農業的展示平臺之一,北京農業嘉年華已連續舉辦了七屆。本屆農業嘉年華于3月16日在昌平草莓博覽園開幕。筆者實地探訪發現,去往嘉年華交通擁堵、停車不便,參觀內容缺乏新意和講解,只能是走馬觀花,想采摘又面對緊閉的大棚,游客普遍反映體驗不佳。
交通擁堵,停車位緊缺
筆者上周分別于工作日和周末從市區前往嘉年華,不論是公共交通還是駕車往返都花費了近4個小時,尤其是園區附近擁堵嚴重,冗長的出行時間讓游覽心情大打折扣。
上周三,筆者乘坐5號線從東單前往,乘坐16站到達天通苑北,換乘537路公交車,途經10站抵達園區,單程用了兩個小時。在公交車上,乘務員告訴筆者,這趟公交沿途居民區較多,經停站多,“即使路上不堵車,從天通苑北坐到香屯看嘉年華也得40分鐘?!?/p>
據了解,園區為游客準備了直達公交車,但是通過查閱信息得知,直達公交只在會期內節假日上午的9:30、10:00、10:30、11:00發車,下午停駛,更不要說工作日了。
那么自駕游體驗如何?上周六,筆者駕車從望京出發,途經京承高速前往農業嘉年華。全程拋開高速路段擁堵不說,草莓博覽園附近堵車更為嚴重,P1至P7的停車場一律車位已滿,門前還有一長串排隊車輛,P8停車場又遠離園區,不少游客無奈選擇附近的荒草地暫時停放。前前后后加在一起,自駕游單程也要花費兩個小時。
不僅如此,農業嘉年華分為東西兩區,游覽面積很大,而園區內僅靠步行,難免增加了游客體力和精力的負擔。筆者看到,很多剛買票進園的游人第一時間是選擇放下行李、脫掉外套找個座位休息,而非進園參觀。
內容缺乏新意,專業講解缺位
經歷了冗長的跋涉后,進入園區體驗如何呢?走訪多個展區發現,園區展示的內容與往年相比也不新鮮?!拜蒙睢?、“攜手筑夢”等主題與往年名稱一致、內容相似,缺乏新意,在展示形式上,也沒有了往年體驗太空農業時的VR、環繞立體影院等現代化展示手段,游客缺乏新鮮感。而且,講解的方式單一,沒有工作人員可以對農作物和農業技術進行詳細介紹,所謂的“講解”也僅是由工作人員復述展板上的文字。
在香料區,筆者詢問了有關鼠尾草的問題,工作人員只告訴筆者鼠尾草的設展位置,概括了展板的內容,卻無法做出更多解答。工作人員解釋稱,“我們都是志愿者和實習生,不太了解農業,主要是維護場館衛生,不讓游客毀壞展品?!毕蛟摴ぷ魅藛T詢問是否有專業的講解員或者可供租用的講解設備時,則回復說,“應該有吧,不太清楚,我不負責這個?!?/p>
在重點展示昌平草莓種植技術的“莓好生活”展廳,筆者還發現,往屆用大篇幅介紹的草莓知識展板被千余盆盆栽草莓替代,而草莓品種介紹則被擱置偏僻一隅。筆者在一處角落發現了縮小版的品種介紹,但是展板上中國、歐洲、日本的草莓品種只列出了部分,時下流行的“白雪公主”、“點雪”等新品種都沒有找到,而且展示的草莓多是枯萎或無果,附近也沒有講解員,即便游客有心學習也難以了解各種草莓的性狀特點。不僅如此,一旁的“莓魚共生”等科技展區,甚至還圍上隔離帶禁止游客參觀。
筆者就參觀講解的問題詢問了一對帶著孩子的夫妻,他們說在園區就是轉一轉、拍拍照,能講的就給孩子講,不認識的就看展板。當被告知園區提供了掃碼的語音講解服務時,他們卻認為掏手機掃碼聽講比較麻煩,帶著食品衣服,又領著孩子,也就不太愿意去掃碼了。
草莓大棚緊鎖,采摘體驗難
參觀游覽后,不少游客希望摘些草莓帶回家。然而筆者在東區的農事體驗樂園看到,6座草莓大棚僅有一座敞開,其余全部大門緊鎖,透過大棚的塑料布向內看,很多草莓植株和花盆都在,只是沒有游客的身影。在唯一開放的大棚門口,還掛有喇叭循環播放“大棚采摘50元一斤,謝絕參觀游覽”。當游客詢問能否進園拍照不摘草莓時,大棚門口當班的工作人員明確回復 “不可以”,筆者隨后追問是否應該打開每個大棚對游客開放,該工作人員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
筆者發現,游客聽到采摘價格后多是望而卻步,掉頭轉往嘉年華附近的農業園采摘草莓。周邊的采摘環境如何?筆者隨后又來到昌金路邊的采摘園,雖然這里草莓供應充足,但是園內沒有餐廳、衛生間等設施,游客來到這些園子僅能采摘,餐飲、休息都難以滿足。(記者 劉樺葳)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