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陳菲、孫少龍)2019年新年的第一天,一條短視頻在網上“刷屏”。
——“根據中央軍委下達的公安現役部隊官兵集體退出現役的命令,從現在開始,由我們擔負營區警戒任務,請下哨!”
——“本班哨位一切正常,請接哨,敬禮!”
這是公安警衛部隊退出現役,換崗換哨的歷史瞬間。新年鐘聲敲響的那一刻,相同的一幕在中國漫長的邊境線上同時上演。“戎裝雖換,職責不改,請祖國放心,請人民放心。”官兵們在入警宣誓儀式上的話語字字鏗鏘。
2019年1月1日,公安邊防部隊和警衛部隊現役編制全部轉為人民警察編制,成為黨中央部署的跨軍地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2018年3月,黨中央印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跨軍地改革吹響“集結號”,要求在2018年年底之前完成公安邊防、消防、警衛部隊改制,海警隊伍轉隸,武警黃金、森林、水電部隊轉隸,武警部隊撤收參與海關執勤的兵力等6項改革任務。
截至2018年底,《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明確的6項跨軍地改革任務全部完成,隊伍指揮領導關系及時調整到位,部門職能有效銜接,改革涉及的現役官兵和非現役人員順利轉隸移交,實現了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如此重要的一項改革任務是怎樣被完成的?
根據黨中央的工作部署,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協調小組領導下,跨軍地改革由政法口專項協調小組統籌、跨軍地改革工作小組組織實施。
跨軍地改革任務涉及具體改革事項多,部隊類別多樣,隊伍數量大,改制的路徑方式和接收劃轉的軍地部門各不相同,情況十分復雜。在任務啟動之初,跨軍地改革工作小組即確立三級協調程序,建立重點問題滾動推進解決機制。
跨軍地改革工作小組有效履行“統”的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區分輕重緩急、把握工作節奏,避免重大問題久拖不決、議而不定,在大的時間節點內,工作盡量往前趕,推動條件具備的改革任務能快則快、盡早到位。
各成員單位則落實“分”的任務,主動作為、不等不靠,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認真做好各項任務前期調研和籌備工作。按照軍是軍、警是警、民是民原則,加強軍地協商對接,強化責任擔當,確保按計劃完成各項跨軍地改革任務。
針對跨軍地改革實際,跨軍地改革工作小組以鮮明的政治態度、堅定的決心,聚焦核心問題,協調解決移交、接收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重點問題滾動解決機制作用,對改革中的關鍵性、瓶頸性問題,梳理開列動態清單,逐項明確責任單位,設定解決時限,滾動撤單銷號。
對于改革涉及的重大政策性問題,跨軍地改革工作小組集中攻關,研究提出可行方案,切實防止因為個別具體問題遲滯改革、影響全局。
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要前行,就必須風雨無阻。跨軍地改革任務有序高效完成,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