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黄,亚洲天堂高清,污片网站在线看,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新華網 正文
莫道農家無寶玉 遍地黃花是金針
2020-05-17 18:20:3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太原5月17日電 題:莫道農家無寶玉 遍地黃花是金針

  新華社記者柴海亮、孫亮全、王學濤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古話中晉北農家的“寶玉”黃花,這幾年終于成了“致富花”。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西坪鎮唐家堡村45歲的安春霞,將大同火山群腳下的這些五瓣七蕊的黃色花蕾,視作珍寶。

  別名忘憂草、金針菜,與蘑菇、木耳并稱為“素食三珍”的黃花,擔得起百姓口中“珍寶”的美譽,因為它改變了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命運。

  地處雁門關外的大同,歷史上是戰爭頻仍的苦寒之地。這里氣候嚴寒、無霜期短、十年九旱、土地貧瘠。

  “以我們村為例,1020人、4000畝地,但3000多畝是旱地。”安春霞說,靠天收的玉米和小雜糧,難給百姓帶來多少收入,雁北農民的“種地尷尬”一直延續到前些年。

  地廣人稀的晉北,氣候冷涼,有600多年黃花種植的歷史。云州區是我國黃花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富鋅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的“大同黃花”,品相、品質優良。

  “大同黃花”全國聞名,家家都種,卻始終不成氣候,百姓對它既愛又怕。

  愛的是,黃花的價格一直很高,每公斤黃花干菜目前在市場上賣50多元。說起怕的理由,云州區西坪鎮賀店村的謝文掰完了一只手的五個手指頭:一是種植前兩年沒收入,黃花的成熟周期長達3年;二是采摘熬人,采摘黃花摘的是花蕾,不能見陽光,一見陽光就綻放了,必須起早或摸黑采摘,而且采摘期長,達1個多月;三怕摘回來沒處晾曬,這需要大量空閑場地;四怕旱地不能澆水,種植黃花必須要有水澆地;五怕產多了難賣。

  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大同市云州區,下決心把黃花產業搞起來,把黨的好政策,變成老百姓的好日子。

  安春霞的丈夫張順寶是村干部,必須要帶頭。雖然心里有點打鼓,但他還是硬著頭皮流轉了300多畝土地。為此,家里還背了不少債。

  兩口子沒想到的是,扶持政策接連而來:每種1畝黃花補貼500元、黃花種到哪里水電路配套到哪里、政府出面從全國招聘采摘工、全區中小學操場和有硬化場地的單位暑期為黃花晾曬騰地方、給黃花上自然災害和價格“雙保險”……

  擊敗“五怕”這個攔路虎后,黃花真成了老百姓的“忘憂草”和“野人家”的新“寶玉”。

  “一畝黃花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行情不好也有三千多元,是種玉米的好幾倍。”68歲的謝文靠著9畝黃花脫了貧,供養出兩個大學生,還給兒子買了車和房。

  近幾年,300多畝黃花每年給張順寶一家帶來上百萬元收入,他家一度成為云州區首屈一指的“黃花大王”。

  現在,有了自己的黃花菜品牌,還建起了烘干車間、儲藏冷庫等深加工配套設施的張順寶一家,在云州區反倒不算是大戶了,區里已經有黃花龍頭企業14家,國家級品牌6個。

  小黃花在這里已成了大產業,成為鄉親們的“致富寶”。

  依靠“一朵黃花”在2018年脫貧摘帽的云州區,從2010年前全區黃花種植面積不足1.6萬畝發展到如今的17萬畝,產值達到7億元。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去年帶動貧困戶戶均收入1萬多元。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詠玲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鳥瞰珠峰
鳥瞰珠峰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中國國家圖書館恢復開放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99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