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7月14日電? 題:三訪移民馬國權:手機換號中的“幸福味”
新華社記者曹健、張亮、鄒欣媛
第三次采訪移民馬國權,他不經意地告訴記者:“我又換手機號了!”
記者2017年2月新春走基層采訪時,初識馬國權。當時他所在的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半子溝村,已明確將整村搬遷到400多公里外的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
半子溝村,村如其名,兩山夾一溝。水困是村民生產生活面臨的頭號難題。村民到溝底取水,泉水從插進土里的一根塑料管里流出,因水量有限,一旦遇到干旱,村民不得不早起“搶水”。有的村民用扁擔、水桶挑水,有的村民用農用三輪車運水。而在緊挨著深溝的土路上駕車行駛,不僅考驗著司機的技術,也考驗著司機的膽量。
馬國權家原本正在加建新房,聽說要移民,已裝好門窗的新房馬上停工,“山里的房子修得再好,也不如有黃河水灌溉的地方好。”馬國權說,他已去新莊子“考察”了兩次,甚至2016年就心急地換上銀川的手機號。
“心里就盼著能早點搬過去,去看新家的時候,就順便換成了銀川號。”馬國權說。
在記者首訪馬國權半年后,半子溝村于2017年8月整村搬遷。2019年2月,記者再次走訪馬國權。一身休閑服的他拉著記者參觀96平方米的新家,四室兩廳一衛,自來水、燃氣等通到家,油煙機、太陽能熱水器、燃氣壁掛爐等新家電兼備,而十多盆大小綠植,更為新家增添幾分溫馨舒適感。
馬國權當時告訴記者,移民前的心愿已逐步實現:新家就在銀川近郊,自己就近打工,不用再春走冬回、奔波幾千里;在北京做房產中介的老幺,不僅回銀川在一鋼構廠當技術工人,還年入六七萬元成了家里的“收入冠軍”;孫子們在家門口上幼兒園和小學,不用再吃老家爬山過溝上學的苦……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潤豐村采訪,一輛深紅色的國產越野車從記者身邊駛過,在不遠處停下,馬國權和家人從車里走下。“這車是去年2月買的,原來那輛舊車送人了。”馬國權說。
除了換新車,馬國權家變化還不少。以前在外當廚師的大兒子回村開了個小賣部,想借村里發展農家樂的東風;二兒子已不在建筑工地當技術人員,也進了鋼構廠,銀川就業機會多,可以比較著挑選更賺錢的工作。
更細微的變化體現在換手機號上。移民前心急換上的銀川號怎么又變了?“家里裝了寬帶,寬帶和手機號綁定比較實惠,所以就換號了。”馬國權解釋說,現在年輕人都喜歡上網,而對老年人來說,有了寬帶,既能用手機看新聞,還能和老家的親戚視頻聊天,如果還在大山溝里,哪能通上寬帶?
生活逐漸甜,夢想也在升級。馬國權告訴記者,搬遷初期“再奮斗兩三年,給二兒子交個首付買套商品房”的小目標,已有了明確時間表,計劃年內完成,這是近期目標。遠期目標是希望老了也能像城里人一樣每天跳跳廣場舞,每年去醫院體檢一次,找機會出去旅游。
“我今年55歲,到60歲我一定能趕上城里人。”馬國權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