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阿克拉8月23日電? 通訊:“中國培養了我”——記清華大學首位加納籍博士畢業生
新華社記者趙姝婷 石松
近年來,加納掀起一股“中國留學熱”。中國駐加納大使館數據顯示,去中國留學的加納學生人數逐年攀升,從2014年的3700多人增長至2017年的6500多人,在華留學人數連續三年位居全非第一,留學領域涉及經貿、農業、醫衛、通信、能源等各個方面。
這些學生回國后,利用所學所長,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進一步推動加納社會經濟發展和中加兩國友好合作。夸梅·哈克曼正是這樣一名志在“讓加納發展得更好”的畢業生。
哈克曼今年39歲,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2017屆博士畢業生,也是在清華取得博士學位的加納第一人。
2012年1月,哈克曼在英國取得碩士學位。深思熟慮后,他試著發郵件給自己感興趣的地學領域學術專家、時任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宮鵬教授,希望跟隨宮鵬在該領域繼續深造。出乎他的意料,宮鵬當天就給了他肯定的回復。同年8月,拿到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的哈克曼第一次來到北京,開始一段難忘的旅程。
回憶5年的留學生活,哈克曼難掩內心激動,聲情并茂地描述起他在中國學習生活感受到的巨大震撼:從共享單車的發展興盛到無處不在的移動支付,從方便生活的網購到令人驚嘆的公共交通系統等。哈克曼儼然已是一個“中國通”,“在北京,我就是其他外國留學生的生活指南”。
哈克曼說,留學中國的最大收獲可以用兩個詞概括,“勤奮”和“支持”。
“清華的學習氣氛太濃了,每天不學習都覺得不好意思。我周圍有很多同學從清早學習到深夜,這5年中我一直被周圍同學們的勤奮鼓舞著,這是我來到中國留學最大的收獲之一。”
哈克曼說:“我之前曾在南非和英國留學,但在中國,我的導師和學校給予我學術科研方面的支持是最多的。導師和學校給了我一個特別好的科研環境,讓我可以始終專注在自己的項目上,我真的非常感激。”哈克曼告訴記者,他和導師現在還經常聯系,有學術交流和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導師宮鵬總是第一時間聯系他,這讓他倍感溫暖。
記者也聯系到宮鵬。回憶起自己帶的這名“第一個非洲學生”,宮鵬對他的印象是“勤奮”“真誠”。宮鵬告訴記者,清華大學對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是在讀期間在國際期刊上發表2篇論文,哈克曼卻發表了5篇之多,“他是一個對自己有著相當高要求的人”。
從清華畢業后,哈克曼放棄了海外工作機會,回到自己的故鄉——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在國家建筑與道路研究所擔任研究員。他的工作是搜集和制作加納全國地理數據,經過分析后,為加納政府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反饋和建議,以提升當地基礎設施規劃的科學性與安全性。
哈克曼介紹說:“比如加納政府想在某處建一棟樓,就需要了解該地區的洪澇災害歷史。我們的工作就是搜集和研究這些地理數據,及時反饋給政府相關部門,對加納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指導。”
在清華讀博的5年,哈克曼熟練掌握了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制作了可應用于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的加納土地覆蓋制圖,并嘗試搜集和制作加納全國地理數據。
宮鵬告訴記者:“哈克曼的加納土地覆蓋制圖是21世紀以來首次對加納相關基礎資料的更新,他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加納乃至西非類似區域的空白,并成為全球相關領域學者的重要基礎數據,這是他取得的獨特研究成果。”
8月開始,哈克曼到加納能源與自然資源大學的環境管理專業任教,將他在清華大學學習的知識技術傳授給加納學生。同時,他還將和國家建筑與道路研究所的幾名同事繼續推進加納全國地理數據搜集與制作項目。
哈克曼說:“加納的當務之急是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中國培養了我,我希望能將自己收獲的知識和技術傳承下去,更好地建設我的祖國。”
?
-
加納總統阿庫福-阿多:中加合作為加納人民生活帶來切實利益
加納總統阿庫福-阿多10日在講話中稱,中加兩國合作近年來不斷發展深化,為加納人民生活帶來切實利益。2018-04-12 13:25:29
-
加納總統表示將全面深化加中務實合作
新華社7月17日電(記者石松 趙姝婷)加納總統阿庫福-阿多17日表示,加方將與中方共同努力,全面深化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推動加中關系不斷深入發展。2018-07-18 09:25:55
-
通訊:加納中企工程項目上的“海龜孕產中心”
在加納特馬港擴建工程項目宿舍區附近的沙灘上,有一塊100平方米左右的沙地,里面有兩個用網搭建起來的棚子。2018-03-02 16:47:3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