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在线黄,亚洲天堂高清,污片网站在线看,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新華網 正文
通訊:為尼日利亞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2019-09-08 13:12:4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阿布賈9月8日電 通訊:為尼日利亞糧食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新華社記者郭駿

  在尼日利亞西北部凱比州瓦拉農場,王學民卷起褲腿站在稻田里,四周是大片綠油油的水稻秧,高度已經沒膝,長勢喜人。

  “今年我們農場全部采用新技術種植水稻。這種技術的好處是出苗好,草少,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和其他成本。”說起自己專門為當地農業環境創新改良的水稻種植新技術,王學民話語里滿是自豪。在他看來,能為這個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貢獻一份力量意義重大。

  占地2025公頃的瓦拉農場由中地海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2006年投資建設。經過10多年的摸索和創新發展,瓦拉農場走出了一條中國技術適配尼日利亞環境的路子。現在瓦拉農場已成為尼日利亞一個重要的機械化生產示范、培訓基地,先后培訓當地農戶及農機管理人員1000余人次。

  王學民告訴記者,尼日利亞農戶種植水稻的傳統方法是人工鋤頭點播,株行間距大,容易苗少草多。另外尼日利亞雨季較長,雨水充足,很多農民習慣“靠天吃飯”,沒有構筑永久性田埂的習慣,水稻田沒法蓄水,除草劑也無法發揮效果,最終導致產量不高。

  瓦拉農場因地制宜,對中國水稻種植技術進行本土化改良,前后經過6年的探索,基本形成了水稻種植新技術。“目前采用新技術的水稻產量達到每公頃7噸。”王學民說,“現在周圍許多種糧大戶紛紛仿效我的這種技術。如果推廣到尼日利亞全國,水稻產量翻番不是問題。”

  然而,中地海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尼日利亞的農業開發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2006年,瓦拉農場完成建設后的首次水稻種植就遭遇了重大挫折。完成播種之后,原定的田間管理技術方案和大型耕種裝備無法適應作業環境,數百公頃水稻幾乎全部被荒草吞沒。

  “尼日利亞的土地、氣候環境以及水稻種植方式與國內存在很大差別,我們剛開始時遇到很多問題。”王學民說。“我們認識到,直接照搬中國的經驗模式不行,要在中國技術基礎上,結合非洲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

  中地海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筠介紹,在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支持下,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投入和試驗,瓦拉農場的技術專家們從多個當地水稻品種中選育出一個水稻新品種。2017年,這個水稻新品種在尼日利亞登記注冊,成為中國企業在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常規水稻品種,并被尼政府推薦到西非共同體其他國家。

  今年51歲的王學民已經在尼日利亞生活工作了16個年頭。從早年的中國援尼南南合作農業項目專家,到如今中地海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高管,這位湖北漢子一直奔波在這片土地的田間地頭,在當地推廣水稻種植新技術,推進水稻育種工作。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詠玲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秋日黃石
秋日黃石
颶風“多里安”登陸美國北卡州
颶風“多里安”登陸美國北卡州
夜生活重現巴格達
夜生活重現巴格達
唐宋古琴特展在浙開幕
唐宋古琴特展在浙開幕

?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497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