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病有所醫,從“看上病”到“保健康”(大數據觀察·數說40年)
數據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 統籌:臧春蕾 呂中正? 制圖:沈亦伶
核心閱讀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國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76.7歲
人均預期壽命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資源迅速增加
在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標是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升。1981年為67.9歲,2000年為71.4歲,2017年為76.7歲。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從1990年的32.9‰和88.9/10萬,下降為2017年的6.8‰和19.6/10萬。
2014年,中國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婦幼健康相關指標。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婦幼健康成功因素報告》將中國列為婦幼健康高績效的10個國家之一,并將中國經驗向世界推廣。
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世界衛生統計2018》。根據2016年的數據,中國嬰兒出生時的健康預期壽命首次超越美國,中國為68.7歲,高于美國的68.5歲。而全球嬰兒出生時健康預期壽命為63.3歲。
40年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醫療衛生資源迅速增加,群眾獲得服務的可及性明顯改善。
從醫護人員數量來看,截至2017年底,我國執業(助理)醫師339萬人,注冊護士超過380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提高到2.74,醫護比提高到1∶1.1,扭轉了醫護比倒置的局面。
從醫療衛生機構數量來看,1978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為17.0萬個;1990年為20.9萬個;2000年為32.5萬個;2017年達98.7萬個。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醫院發展迅速。2017年,全國共有公立醫院12297個,診療29.5億人次,占醫院診療總數的85.8%;民營醫院18759個,診療4.9億人次,占醫院診療總數的14.2%。到2017年末,在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占75.7%,民營醫院床位占24.3%。
-
2018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55元
記者日前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衛生司獲悉,2018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至55元。2018-07-26 17:54:15
-
山東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標準到人均55元
山東省財政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山東省級財政及時調整完善省級補助政策,提高對東、中、西部地區差別化補助標準,差額部分由市、縣兩級財政預算安排。2018-05-03 20:37:42
-
我國擬立法明確國家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日前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明確,公民的醫療衛生與健康需求通過政府、社會、個人多渠道籌措資金予以保障。2017-12-24 15:43:02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