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志著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特征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在中國華能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的飛躍。
9月12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1號反應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機組正式開啟帶核功率運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以電為中心、電力系統為平臺,將‘清潔化、電氣化、數字化、標準化’作為發展路徑,加強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
比原計劃工期提前228天,標志著歷時近7年建設的派墨公路全線聯通。
我國“十四五”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于3月31日澆筑第一罐混凝土。
中國華能提出,“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和“六個新領先”的戰略任務。
華能石島灣核電站:示范工程迎“大考” | 華能楊柳青熱電廠:污泥變“寶” 楊柳青青 | 華能莊河海上風電:等風來,“東線”北點戰猶酣
峰會期間,北京創拓國際標準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標研院)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家從事國際標準政策戰略研究與咨詢的專業機構。
掌握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CS,將有力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中國華能堅持新發展理念,將繼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堅持把新能源發展作為重中之重。
反應堆冷試是示范工程至關重要的里程碑節點。
華能長江環保科技公司致力于發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產業,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華能瞄準世界一流,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北方勝利電廠成功實現了2020年機組“雙投”目標。
項目位于英國威爾特郡門迪鎮附近,規劃裝機容量99.8兆瓦。
華能薩希瓦爾電站是華能集團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高效清潔煤電項目。
未來我國發電裝機增長有很大一部分將來源于清潔能源。
全力以赴確保兩會期間電力安全穩定和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華能集團自2016年掛鉤幫扶云南“直過民族”拉祜族、佤族脫貧。
為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長江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著源源不斷的“華能力量”。
確保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進集團公司“北線”戰略落實落地。
一項項重點工作,一步步往前推進,“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一點點得以解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華能人堅守一線,為阻斷疫情貢獻著華能力量。
截至2019年底,華能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
保證了我國西南方向這條主要出海水運主通道的暢通。
由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控股開發的英國門迪電池儲能項目5日正式開工。
這是華能在東部沿海省份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進程中邁出的堅實一步。
這是國內外首次實現同一系統可環保處理多種城市廢棄物,相關成果已申請國家專利。
“華能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采用國際先進的能源技術,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多能互補能源示范系統,助力內蒙古成為能源轉型示范樣板。”
對于下半年工作,舒印彪強調,主要著力在六個方面狠下功夫。
英國斯伯丁(Spalding)30萬千瓦OCGT項目順利投產。
中國華能黨組將開展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堅持學習研討、檢視問題和整改落實一體化推進,切實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舒印彪表示,將積極推動江蘇海上風電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助力江蘇標準走向世界。
舒印彪認為,加快“再電氣化”進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
我國已自主掌握了電力行業絕大多數核心關鍵技術,在國際市場也具有較強競爭力,但一些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值得關注。舒印彪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再電氣化”還面臨著不少難題。
目前,華能在粵全資、控股運營發電裝機容量586.3萬千瓦,“十三五”以來在粵控股運營項目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48.34億元,上繳稅收23.22億元。
2019年,中國華能將加快創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步伐。
中國華能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在改革大潮中孕育而生,在創新發展中不斷壯大。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2019年1月1日零時,華能瀾滄江公司大華橋、黃登、烏弄龍、里底四座水電站四臺機組共計109.25萬千瓦順利投產。
桑河二級水電站庫區面積約330平方公里,它像嵌在“一帶一路”上的一顆藍寶石,為柬埔寨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
為配合市政府及時解決供熱難題,營熱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燃起一股“藍色”火焰,為熱網首站投運保駕護航。
阿合奇縣在華能的幫扶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窮困的小山村如今已順利摘帽。
截止目前,華能臨沂發電公司已經連續八年派出“第一書記”針對駐村情況進行精準扶貧,均取得良好成績。
由“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扶貧,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如今的瀾滄縣,正朝著脫貧摘帽闊步前進。
貧困人口由規劃時的45009戶16.05萬人減少到17646戶5.36萬人。
“吾心安處是吾鄉”,面對親人同事的信任與支持,史進暗下決心:一定要干出個樣子來!
他一頭扎進村里,下田間,走地頭,訪農戶,搞座談,了解村里的實情和群眾的意愿。
3年攻堅任務,從何抓起?鐘秋平的想法是一定傳好援青干部“接力棒”。
喪失語言能力的楊成軍立刻興奮地比劃著,意思是:“電費到賬啦!”
“這32萬元是咱村今年秋季玉米的分紅,所有社員都有,黨支部提前發放給大家。”
扶貧攻堅之“急”之“難”,成了當時何松心中最大的感概。
剛到羊高村的頭兩個月,葉盛就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條路每一道坎。
這些年,看著一村村自來水通了、道路硬化了、高標準農田及排污改造了……
扶貧先扶志,但人的思想是最難改變的。于是,龔斌下定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馬旦激動地握著何毅的手連連道謝:“如果沒有工作隊,我家的母牛就徹底沒命了。”
最近,哈拉奇鄉哈拉奇村成立了油雞養殖合作社,成為“脫真貧、真脫貧”的一劑良方。
讓沙棘成為脫貧致富的“金豆豆”,帶領村民“種”出一條致富路、幸福路。
這標志著華能集團控股建設的首座大型壓水堆核電站向著建成投運邁出重要一步。
我國北方單體容量最大、緯度最高的海上風電項目華能集團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址項目,12月29日最后一臺海上風機順利并網,實現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這標志著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進核能系統特征的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在中國華能實現了從“實驗室”到“工程應用”的飛躍。
中國華能切實扛起能源安全保供的責任,統一部署、多措并舉、迎“寒”而上,全力以赴保障用電采暖需求,確保溫暖“在線”。
面對近期我國電力、煤炭供需持續偏緊的情況,中國華能創新驅動出來的“黑科技”發揮作用,為采暖季保供保駕護航。
中國華能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扛起能源安全保供的責任,充分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頂梁柱”作用,采取一系列扎實舉措保障電力熱力安全穩定供應。
活動圍繞“同飲一江水,共敘瀾湄情”主題,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帶領觀眾“云游覽”桑河二級水電站。
這是示范工程繼今年完成雙堆冷試、雙堆熱試、首次裝料后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向著年內并網發電目標再度邁進。
標志著世界首臺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正式進入“帶核運行”狀態,為今年并網發電奠定堅實基礎。
“我希望在未來5年、10年,能參加更多走在亞洲乃至世界前列的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蒼莽的山嶺間,一臺臺風機高聳入云,抬起頭,望不到頂,放眼去,又望不到邊。瞬間,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2020年9月8日,人民殿堂迎來英雄人民的代表!這其中,就有羅家庚。
歷經十余年,如今,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已全面進入快車道,順利通過冷試、熱試等“大考”,這讓王遠磊和溫麗麗越來越興奮——今年,“世界首堆”將發出第一度電,這是他們曾無數次幻想的瞬間!
多年后,當初的藍圖已變為現實,IGCC電站在這里拔地而起,并連續運行3918個小時,成功打破了世界紀錄。回望來時路,李志強感慨道:“能夠參與建成‘中國第一’的綠色燃煤電站,將青春奉獻給它,我感到無比自豪!”
作為集團公司援青干部中唯一的女同志,很多人難以理解鐘秋平的選擇,但鐘秋平不多解釋,因為在她心里,作為一名黨員,個人價值就體現在想國家所想、做時代所需。“援青就是這樣一個機會。”她說。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繼續投入水電工程建設中,帶領新一代的水電人,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水電報國的初心,我一刻都沒有忘記。”
他見證、推動了伊敏露天礦從一片荒蕪發展到如今綠色、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煤礦,產能從建礦初期的百萬噸提升到如今的2700萬噸。回憶起與煤礦一同成長的歲月,他說:“這里是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付出一生的‘家’。”
高老興奮地說:“搞了一輩子鍋爐,今天終于見到了咱們自己的百萬機組!我們現在做得比他們(國外)好!”
他是首次引進成套設備談判的參與者,是華能首批35萬千瓦機組運行規程的探索者,他見證了華能多個“第一”的突破……
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的華能通榆良井子風電場項目現場,工作人員正忙著對風機基礎承臺進行混凝土澆筑。“要澆筑108座這樣的承臺,安裝108座風力發電機。”項目負責人說。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以電為中心、電力系統為平臺,將‘清潔化、電氣化、數字化、標準化’作為發展路徑,加強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
5月16日上午10時16分,華能派墨公路最后一個控制性節點工程--老虎嘴隧道勝利貫通,比原計劃工期提前228天,標志著歷時近7年建設的派墨公路全線聯通。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電力行業將承擔主力軍作用,”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表示。
我國“十四五”首個開工的核電項目——華能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于3月31日澆筑第一罐混凝土。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委員表示。
舒印彪認為,電作為清潔高效的終端能源載體,電能消費占終端消費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能源強度可下降3.7%。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主持會議。
這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源固廢直燃摻燒系統,研發攻堅歷時一個月,是玉環電廠自主研發、科技創新成果的體現。
長江環保公司作為集團公司唯一科技環保產業平臺,秉行集團踐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態文明的企業使命。
中國華能提出,“十四五”期間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清潔能源企業”的戰略目標,明確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和“六個新領先”的戰略任務,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華能隴東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嶄新亮相慶陽,這是華能在甘打造多能互補大型能源基地建設的最新成果,也是隴東清潔能源基地駛入開發快車道的新起點。
近年來,電廠結合自身優勢、外部環境、地域特點,主動融入集團公司和地方發展大局,努力尋求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點。
4年來,丹東電廠職工早已積累了繡花針般的調峰功夫,不僅讓丹東電廠在“刀尖”上跳出華爾茲,而且跳成了調峰最“深”的企業、火電轉型的先鋒。
華能布局“兩線”“兩化”,正在以躍升式發展實踐為中國“減排”承諾寫下一筆生動的華能注解:打造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企業。
西安熱工院緊緊圍繞“科技自立自強”,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集中力量進行電力領域“卡脖子”問題技術攻關。
疫情期間,華能智鏈為雷神山、火神山等開展應急工程物資、醫療物資組織及運輸保障,累計籌集并“義運”各項物資32車次,總重量超700噸。
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柬埔寨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能源支撐。
2020年12月,黃海北岸莊河海域的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華能遼寧清潔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莊河海上風電Ⅱ項目吊裝作業平臺的擎天巨臂正在穩穩起吊。
在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應用這一“無人區”內探索實證,一群致力于自主創新的中國工程師們舉步維艱卻從未停止向“世界首堆”邁進。
變充電為換電,所體現的不僅是電力行業的科技創新,更是電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商業模式變革。
伴隨著風電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成本持續下降、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我國風電裝機規模快速增長,已由補充能源轉變為替代能源甚至主力能源,風電產業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
這個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重慶老牌電廠,如今以“珞璜污泥處置中心”的身份做起了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的新生意。
2020年11月13日,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華能對口幫扶的瀾滄縣脫貧出列。
一場“硬仗”接著新的“硬仗”,華能人迅速行動、全力以赴,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將溫暖送至千家萬戶。
華能雅江公司秉承援藏初心,踐行著“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華能西藏精神,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拉開了西藏大水電時代的序幕。
與生產一線緊密配合,已成為華能新能源運維平臺的“日常”。
在確保集團發電量正增長、完成全年電力營銷各項目標任務中,北方公司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中國華能各單位迅速行動,溫暖“在線”,采取有力措施迎戰寒潮。
洛陽熱電主動出擊,外跑市場內抓細節,煤炭庫存企穩回升。
扛起肩上責任,華能人“戰斗”在冰天雪地中,全力以赴保電保熱。
入冬以來強寒潮來襲,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應對,提前統籌謀劃,加強協調調度,健全完善電力安全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全力保障企業電力安全穩定生產和可靠供熱。
華能北方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進入“戰時”狀態,確保寒潮天氣電力熱力穩定供應。
峰會期間,北京創拓國際標準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標研院)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家從事國際標準政策戰略研究與咨詢的專業機構。
掌握核心技術、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DCS,將有力保障我國能源安全。
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天津市城市污泥處理的燃眉之急。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村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幸福,美好生活的畫面正一幀幀變成現實。”--鄭永
2018-2020年駐村第一書記借助華能集團資金支持,對阿力囤托格拉克村村委會進行了重修改建,新增“黨員之家”、便民活動中心、特制黨員之家背景。
“這些路燈是華能南京電廠資助安裝的,村子亮起來了,老人、孩子再也不怕黑了,晚上也能跳跳舞、串串門、溜溜彎。”社區黨支部書記、大河口村村長張紅旗高興地說。
華能長江環保科技公司致力于發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產業,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華能瞄準世界一流,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在這短短的四年里,春芳村發生了村歷史上的“大轉變”,村面貌煥然一新。
雪林鄉的黨委書記周安超說:“翁邦拉是真正的實現了‘一步跨千年’。”
“群眾滿意是我永遠的工作目標。”--李志偉
“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扶貧干部要少說多做,你有幾斤幾兩,他們一掂就明白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有多高明,有多了不起。我認為,給老百姓當學生不丟人。”--高月利
“扶貧就是要根據家庭具體情況,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對著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定下目標,真正實現脫貧路上不落一人。”--張玉
瀾滄江公司在精準扶貧中因村施策、精準到戶,每一戶人家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華能新疆公司選派的書記趙建友駐村后,協調扶貧資金投資建設扶貧車間。
勝利電廠展現華能新技術應用的密集亮點,打造清潔高效發展煤電的“勝利樣本”。
北方勝利電廠成功實現了2020年機組“雙投”目標。
2017年,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精準扶貧的政策,才福軍與劉淑賢結為幫扶對象。
2019年,在瀾滄江公司的幫扶下,耿馬縣匯聚各方力量,經過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準,耿馬縣實現脫貧摘帽,
“要想當好‘第一書記’,就得打掉‘嬌氣’和‘洋氣’,撲得下身子。”--趙建友
“我要沉下心來,扎根在這里,帶老區人民走上致富之路。”--糜文宇
“對我們而言,為老百姓做的每一件小事,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大事。”--宋中秋
“要走到農民當中去,讓曾經的貧困村變成省里脫貧‘領頭雁’。”--侯寶聚 趙興彬
“像親人一樣關心,像家人一樣關愛,走進群眾心里,真心真意幫扶貧困群眾,一心一意開展脫貧攻堅。”--余小明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葉盛
從“直過民族”精準扶貧到“掛包辦”“強基惠民”,瀾滄江公司圓了邊疆貧困地區擺脫貧困的夢想。
2017年初,華能扎蘭屯熱電廠開展對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馬龍溝村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幫扶工作。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之策,培育農村本地可持續的主導產業,更是由脫貧走向致富的主要途徑。
華能北方公司扶貧工作隊將調研腳步走遍了嘎查村的溝溝坎坎,從那時起,便與這片草原結下不解之緣。
2019年底,華能上都電廠精準扶貧的正藍旗黃旗嘎查順利通過國家扶貧省際互查驗收。
華能東方電廠把發展產業作為貧困群眾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
項目位于英國威爾特郡門迪鎮附近,規劃裝機容量99.8兆瓦。
華能薩希瓦爾電站是華能集團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個大型高效清潔煤電項目。
標志著示范工程進入最后攻堅階段,將逐步對機組系統、設備等進行全面驗證。
17日12時,恩施水電公司下屬大龍潭水電站,遭遇建站以來最大洪水。
全力保障職工群眾生命安全,確保穩定發電和安全度汛。
電廠全體職工沒有一個人退縮,全力以赴、盡可能地保障電廠的設備安全。
截至目前,中國華能所轄仙女湖水電站廠區清淤完畢,修復了進壩道路、垮塌圍墻。
華能下好化危為機“先手棋”,打好轉型升級“主動仗”。
污泥耦合發電項目是華能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重要實踐。
224天是桑河二級水電站員工帶著使命與初心,堅守海外項目的時間。
根據協議,雙方在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清潔能源股權投資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未來我國發電裝機增長有很大一部分將來源于清潔能源。
全力以赴確保兩會期間電力安全穩定和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截至3月15日,公司6個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面實質性復工。
華能自2011年開始對口支援尖扎縣,累計投入扶貧援助資金5770萬元。
華能集團自2016年掛鉤幫扶云南“直過民族”拉祜族、佤族脫貧。